文明祭奠

又是一年春草绿,又是一年清明时。缅怀英烈、慎终追远、悼念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。为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,营造"文明祭祀,绿色清明"的良好氛围,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,值清明节来临之际,让我们一起加入文明祭祀行列,回归清明本意。
文明祭祀 鲜花俏销

4月2日是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,不少湛江市市民到鲜花店购买鲜花。文明祭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,使得鲜花市场迎来俏销小高峰。

清明将至 慎终追远

4月1日,湛江边检站组织官兵到霞山菉塘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。 在烈士纪念碑前,全体官兵脱帽致意并默哀一分钟。两名战士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(如上图,张亮超摄)。同时,官兵们面向庄严的烈士纪念碑举起右手郑重宣誓,重温军人誓词。 随后,全体官兵绕纪念碑和烈士墓一圈,瞻仰烈士,并通过参观英雄事迹墙了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。官兵们表示一定牢记历史,秉承革命先辈遗志,弘扬先烈精神,扎根边防,忠诚履职,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。

文明出行

清明习俗

  • 扫墓

    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早已蔚为习俗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逐渐式微,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诗云: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?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累累春草绿。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生死离别处。冥寞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”

    扫墓古画.jpg
  • 荡秋千

   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而拴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    荡秋千古画.jpg
  • 放风筝

    清人潘荣陛所著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记载:“清明扫墓,倾城男女,纷出四郊,提酌挈盒,轮毂相望。各携纸鸢线轴,祭扫毕,即于坟前施放较胜。”在古人那里,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,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: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。所以在放风筝时,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难都写在至鸢上,等风筝放高时,就剪断风筝线,让纸鸢随风飘逝,象征着自己的疾病、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。

    放风筝古画.jpg
  • 植树

    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1979年,人大常委会规定,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  植树古画.jpg
  • 插柳

    插柳是一种风俗,也为了纪念“教民稼樯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。有的地方,人们把柳插在屋檐下,以预报天气,古谚有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的说法。黄巢起义时规定,以“清明为期,戴柳为号”。起义失败后,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,只有插柳盛行不衰。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,俗话说:“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”柳条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处处成荫。

    插柳古画.jpg
  • 蹴鞠

    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。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,战国时期流入民间,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,并列于兵书。

    蹴鞠.jpg
  • 踏青

    踏青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 欧阳修在《踏青词》里写道:“南国春半踏青时,风和闻马嘶。春梅如豆柳如眉,日长蝴蝶飞。”清明节期间,正是古代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,在古代原本男女授受不亲,唯独在清明期间,可“奔者不禁”,暂时废除了那些男女之间的条条框框,男女可以自由交往。

    踏青-古画.jpg

清明食俗







更多>>

《清明日》

(唐)温庭筠
清娥画扇中,春树郁金红。
出犯繁花露,归穿弱柳风。
马骄偏避幰,鸡骇乍开笼。
柘弹何人发,黄鹂隔故宫。

清明日

诗风词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