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评论

让营商环境成为最美的“名片”

时间:2021-01-20 来源:湛江文明网

  1月17日,记者到徐闻县曲界镇采访了解到,来自湖北襄阳的唐明,已在徐闻投资置业20多年。他说,徐闻是他的“第二故乡”,已有10多年在徐闻过春节了,非常有亲切感,今年打算响应政府的防疫号召,继续留在徐闻过年。

  (1月19日《湛江日报》)

  1月19日,《湛江日报》刊登了一篇关于营商环境的报道——《“徐闻营商环境是越来越优化了”》。这篇报道一改过去同主题文章“报做法、报成绩、报亮点”的旧套路,反而从一名在徐闻投资置业20多年的湖北人的视角,去看当地营商环境的变化。虽只有寥寥数百字,但朴实的语言如同优秀“推介词”般有说服力,令人感受到:优质的营商环境正逐渐成为徐闻的一张最美“名片”。

  随着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深入推进,优质的营商环境正日益成为市场主体倍加青睐的“投资选项”,成为衡量地方发展潜力的“核心要素”,成为疫后重振、浴火重生的“金字招牌”。从报道中,我们可以看出徐闻营商环境的改善,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——平等、服务、温厚。

  报道中大部分笔墨写的是湖北人唐明在徐闻的创业经历——“2008年创办了徐闻县大唐物流有限公司,为徐闻收购商及湖北乃至全国采购商提供物流信息咨询服务”,“2013年投资500多万元,创办了徐闻县大盛鑫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,又设立了地磅站,解决了徐闻蔬菜上市包装难问题和装车过磅难问题”。这些描写看似与营商环境毫无关联,但字里行间看得出一个外乡人在徐闻创业的“顺利”与“成功”,均反映出一个核心问题——平等。“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、最有利于发展。”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“平等”。 何为平等?那就是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,平等地进行保护和监督,做到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。从唐明的经历中,我们看到了外乡人在徐闻投资享受到的“平等”。这种“平等”,是徐闻发展海纳百川的态度。

  “如今徐闻营商环境是越来越优化了,徐闻县委县政府、各部门领导经常进厂关心了解小微企业实际困难,并提出合理建议方案。”这句话,是唐明对徐闻近年来营商环境变化的评价,应该道出了不少投资者的心声。一席话让我们看清,在投资者心目中,“主动服务”的份量有多重要。地理上的接近,让徐闻拥有了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天然优势。但近水楼台能否先得月,关键要看怎样“对接”。对接的重要一环,就是营商环境。在徐闻港,有个“聪明”的旅客登船桥设计——根据潮汐涨落、船舶大小之间的细微差别,登船桥会进行“微调”,或前后伸缩,或上下调节,或坡度调整,为的是让旅客走好登船第一步。营商环境、服务质量跟上海南自贸港的“高度”与“节奏”,这是徐闻下一步努力的方向。

  近来说起徐闻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关键词就是“温厚”。从去年抗疫之初妥善接待湖北旅客被全网点赞“温厚的徐闻人”,到几个月前徐闻港在寒风中为滞留旅客送上3000份热乎早餐,再到昨日报道中唐明说,徐闻是他的“第二故乡”,“非常有亲切感”。这份“温厚”,正成为徐闻营商环境的新招牌。营商环境,说到底无非就是做争取人、培养人、发展人的工作。在一地投资置业,就相当于把家安在了当地。让新的“家人”尽快拥有宜居宜业宜商的“家”感觉,除了要有法治的高度、服务的力度,更要有人情的温度。用“温厚”让投资者感受到真诚、善意,把人吸引过来了,把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人才、资金、项目自然会汇聚而来。

  优化营商环境,永远在路上。“徐闻营商环境是越来越优化了”,这不仅是一句鼓励与点赞,更是一份鞭笞与期待。(湛江日报 龙飞腾)

[责任编辑:林霖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