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评论

教育惩戒关键在“度”

时间:2021-01-08 来源:湛江文明网

  近日,教育部颁布了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(试行)》,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。《规则》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。

  作为一名家长,笔者认为《规则》的出台很有必要。它起码表明了一种态度:教育不能没底线、无原则,不能只是奖励没有惩戒。俗话说,“严师出高徒”,但如今,有的老师“严”不起来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社会对教育惩戒过度敏感,导致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束手束脚,甚至连批评学生都要“三思而后行”。如何惩戒犯错的学生?惩戒到什么程度?家长会不会去投诉?诸多困惑之下,老师就容易出现不会管、不敢管、不愿管的情况。连老师都不管了,“熊孩子”又如何迷途知返?长期下去,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老师不管、家长宠着,孩子越来越“熊”。《规则》的出台,在明确老师教育惩戒行为范围的同时也保障了老师的教育权利,无疑为老师们壮了底气撑了。

  “纵有良法美意,非其人而行之,反成弊政。”《规则》是出台了,但能不能落到实处,能不能体现制定的初衷,有待实践检验。《规则》虽然规定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,学校、教师在学生存在不服从、扰乱秩序、行为失范、具有危险性、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,但如何界定“确有必要”,就很讲究“度”的把握。即便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,为了与变相体罚相区分,同样讲究一个“度”字。《规则》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,如“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、反复抄写”“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”等,划定了老师的行为红线。所以,能不能把《规则》实施好,第一道考验其实就是“度”的把握。

  从目前来说,《规则》出台了但距离正式实施还有约3个月时间,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应该抓紧时间,围绕“度”的把握,组织学习、研讨,好好把制定初衷和其中细则学个透彻。这个学习过程,不能仅限于老师,家长乃至公众都应该学习起来。因为只有学校、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,舆论大环境对教育惩戒的敏感度合理下降,教育惩戒才能真正收到理想的效果。因此,学校可以考虑在制定具体惩戒细则时,可以考虑让街道办、家委会或家长代表等参与进来,共同帮助孩子们“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”。在今后的家校互动过程中,学校和老师要明确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面对家长的质疑时要依据《规则》的明文规定予以回应;而家长则应以《规定》对标老师做法,少一些过度保护,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更加有利。(湛江日报 关月)

[责任编辑:林霖]